2019 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 D 类《职业能力倾向测验》真题(网友回忆版)(解析)
1本题考查教育常识。A、B、D 三项属于人生来就有的本能。C 项是小孩在知道老虎吓人这一经验基础上做出的反应,属于后天习得的。
故正确答案为 C。 2
本题考查教育常识。在野生动物园给动物投食、单独行动、去栅栏低矮的危险地方都容易出现动物伤人的事件,因此,B、C、D 三项排除 。而爱护环境,不随手乱扔垃圾是与保护环境有关的主题,题干要求选择和 “避免动物伤人事件”无直接关系的,A 项符合题意。
本题为选非题,故正确答案为 A。
3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常识。场独立型的学生是“内部定向者”,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,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
(主体感觉),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,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;场独立型的人善于分析和组织。场依存型的学生是“外部定向者”,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(身外的客观事物)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,容易受周围人们,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,善于察言观色。C 项,学生丙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,易受家长和老师的影响,属于场依存型认知方式。C 项正确。
A 项,喜欢与同伴讨论和协作,属于场依存型认知方式。为干扰项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B 项,易受外界环境影响,易受批评的影响,属于场依存型认知方式。为干扰项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D 项,在学科偏向上喜欢自然科学,学习主要受内部动机支配,属于场独立型认知方式。为干扰项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故正确答案为 C。
4本题考查教育常识。一般来说,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:(1)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;(2)寻求答案阶段;(3)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;(4)评价结果阶段。其中,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,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,也就是要找出相关信息,而忽略无关信息,从而确立问题的表征。题干中,老师让学生看清题目,画一些示意图来解决问题,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表征问题。B 项正确。
A 项: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并非题干中老师做法的目的,为干扰项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C 项: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不是解决问题之前的做法,为干扰项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D 项:牢记题目内容并非题干中老师做法的目的,为干扰项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故正确答案为 B。
5本题考查教育常识。考试结束后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进行排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,因此 A 项错误;在学校期间学生要有适当的竞争,通过符合学生发展的竞争形式是可以给学生带来成就感的,因此 B 项错误;在学生竞争中,如果学生失败了,能有正确的归因,下次也会变成功,因此 C 项错误。
故正确答案为 D。
6本题考查教育常识。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出自于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,原文是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,逐步进行的,再艰难的事情,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。
本题为选非题,故正确答案为 B。
7本题考查教育常识。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。具体地说,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,就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。自我意识一般包括三种成分:认识成分、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,